方法-融情境于培训中

作者:叶敬秋

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在一段时间内,为了达到和检验学习的效果,教学者几乎都以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为框架来设计教学和考试系统。

布卢姆等人对教学目标分类的三个领域的划分及层次,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心理动作领域的研究成果被誉为是20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教育研究成就之一,影响了整整半个世纪。

马扎诺借鉴了上述理论的优点,综合了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学习过程模型,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马扎诺认为学习者面对一个新的学习任务的时候,首先是学习的动机问题,学习动机是由学习者自我系统来判断任务的意义并决定投入的程度。

学习者投入学习之后,会依据已建立起来的元认知系统决定学习行为的目标、方式和策略。然后运用认知系统中存储的具体认知技能去经历认知过程并完成学习任务。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这三个系统与学习者不断地相互作用,获得相应地学习成果。因此学习行为不仅因学习内容本身或者教学操作的复杂程度而变,还因学习者对相关内容的熟悉程度而变。

不难看出:在教学情境中,学习者是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学环境的条件,通过各种认知活动和元认知活动自主学习。进入任何教学情境时,由于学习者都已经具备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有着自己的学习目的以及在该教学环境中的先前经历。所以他们利用所有过去这一切去“理解”获得的信息。

情境式培训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讲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员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员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员的认知水平,智力状况,情感态度等得到优化与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式培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习者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避免了泛泛而谈,避免了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及学员脱节。

做好情境式教学课程的教学情景与实践的结合,必须从结合内部专家与企业实践应用的丰富经验开始,抓取这些隐性的知识,运用科学的教学工具,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升华,将其转化成有体系的可培训的教学场景,设计适合企业和成人学习的互动性强的培训课程,实现课程效果的真正落地。

分析学习内容与工作场景的关联

课程内容与工作场景结合是情境式课程设计成功的关键。

情境教学中的教学场景一般是指知识的某个实际应用场景,而不是讲师单单讲解这个知识点。

知识点的内容一般分为知识类、态度类和技能类。

从课程内容组织的层面来讲,需要解决一个核心的问题,那就是我们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跟学员的工作究竟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将所学内容与学员的生活、工作关联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知识类的知识点较偏理论,与工作的关联难度较大,不像技能类知识有那么显性的关系。

了解知识与实践的关联需要从学员的工作任务分析开始,从中获得跟内容相关的“工作场景”。一般可以从以下三步来做:1、从企业的业务需求和岗位技能的难点分析对象的问题;

2、找出跟问题相关的课程内容;

3、匹配学习情境,检验学习效果。

1、从企业的业务需求和岗位技能的难点分析对象的问题

企业的培训要么以配合公司战略转型为核心,要么以培养员工基础胜任能力为核心,围绕两个核心先确定授课对象和课程的主题范围,学员对象群体的确定一般可通过两个维度来确定,一个维度是按层级划分,另一个维度是按专业划分。学员对象确定后即可开始分析课题范围之内的业务问题了,以下面的问题层面搜索相关信息:

  • 领导对这些培训对象直接提出的或要求的相关问题
  • 学员自身提出或工作中显性出现的工作问题
  • 从“专家”的角度分析结合岗位实际分析出来的问题

罗列问题是为了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

  • 确保这些问题是在课程主题的范畴;
  • 问题不可以太笼统,需要把每个问题落实到能表现出来行为(动作)层面;
  • 必须是能列举具体事例的问题;
  • 数量越多越好;
  • 不需要考虑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逻辑以及包含关系;
  • 不需要分析问题的原因。

这些问题的罗列可以为课程与企业和学员的需求做一个很好的链接,也是培训内容“情景化”的重要的前期工作。如果问题分析得不够详细,不建议急于往下设计课程。这些问题的有效获得取决于对学员对象的工作的了解,越了解就越分析得到位。

2、找出跟问题相关的课程内容

问题跟业务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培训来解决。接下来必须找出问题的“培训解决方案”为教学内容提供依据。针对前期分析的具体业务问题,每个问题对应来收集内容信息:

  • 课堂中给学员提供哪些具体的知识、态度、技能可以有助于解决/改善这个问题?

这一步是为了帮助我们确定课程内容的范围,需要注意:

  • 课堂中提供的知识、态度、技能,一般要具体到概念、原则、要点、技巧、流程等等某个知识点上

对于课堂中提供的知识点的合理和完整,取决课程设计者对课题的专业研究深度,内容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被大对数人公认的通用原理,二是来源于工作的实践经验。来自工作实践经验的内容需要做“隐性知识的挖掘”,即专家经验的提炼(后文有具体介绍)。

3、匹配学习情境,检验学习效果

课堂中用什么情景进行教学更有效呢?对于不同知识内容的情境教学,匹配性与设计的难度都有所不同。如下图,工作任务的关联程度指的是能找到跟知识直接相关的工作事件;另一个维度,知识内容也分为偏理论和偏应用的,相比而言偏应用的内容容易以活动的形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因此它对于教学情景的开发相对容易一些。

broken image

最后,每个知识点学后,通过什么检验学员“学会”了情境教学中的知识?是在课程设计之前就要分析和考虑的。实践效果表明可参考:知识型的内容可以用测试的方法,技能类的内容可设置练习的方法,态度类的内容可设置分析和分享的方法检验情境教学的效果。

情景教学中“知识点”内容的整合

当业务的问题直接能找到通用匹配的教学内容,说明我们找到的问题是个有共性的问题,就可以借鉴一些“先进的经验”已经总结成为有规律的“原理性的内容”了。

但情境式教学中绝大多数内容是需要从企业实践工作中去总结的。它们往往来自于内部专家在企业的实践,把这些隐性的知识显性化,总结成可操作的步骤和流程。

专家经验提炼要经过获取信息、识别整理、确认完善的过程

获取信息就是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请教,获得专家经验的过程。可以采用以下沟通步骤:

1、您一般是怎么做的(具体的步骤、方法或者具备的要素)?

2、主要的挑战是什么(难点是什么,有没有例子)?

3、应对有什么诀窍(避免的误区、特别的技巧)?

接下来访谈者对信息进行识别整理,其实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就一边对专家提供的信息进行整理了,主要的目的是要把解决问题的步骤、技能或要点分析出来。要对重要的关键点进行追问,需要把每一个步骤或要点追问到行为层面(可操作层面)。

最后是需要把整理的步骤或要点与专家确认,尽可能获得更多事例,使“解决方案”更完善。

情境式教学的常规模式设计还原工作场景

为了将知识点完美结合到各种情境教学,在为知识点选择匹配的教学法后,需要对各类教学进行设计与开发。

1、角色情景模拟

broken image

角色情景模拟是情境式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模式,是让学员在一定情境下扮演背景中的角色,进行表演,以学习某种技能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中的角色情景模拟的设计跟通常课堂中有些“角色扮演”有区别,尤其跟一般的“课堂练习”有明显的不同。角色情景模拟不是向学员先讲授技能和要点后让学员模拟角色进行练习,而是在课堂中只对学员提供背景资料,解决方案(技能和要点)一般是学员模拟演练后自己“感悟”出来的。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细节:

①情景的背景资料:这个背景资料是总的前期背景资料,通常需要叙述发生的一个实例情节。

它通常包括。

■背景描述,如工作变迁,组织人事、工作或生产状况,社会环境等。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具体需要交待哪些方面的情况,视演练的目的而定。背景资料应来源于前期业务问题分析挖掘出的工作场景的实例。

②角色的背景资料:是为了帮助学员有效进入角色而做的人物详细背景说明,需要注意情节和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并制造一些发展高潮和冲突。

③角色演练的任务说明:通常情境教学中的角色情景模拟的背景资料大多是“戛然而止”,这是因为未曾做完的部分,本来是留给演练者去“续写的”。 因此在每个角色背景资料的里面,需要提出一个让演练者去完成的任务。他们才有动力在课堂中完成具有“冲突”的任务,讲师就可在演练者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记录信息,在演练结束后引导大家思考和总结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④角色情景模拟需要提前做好一个道具和物品清单。

2、视频情景展示法和现场情境演示

这两种方法都属于“演示”的范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一种利用示范、实物或图像、录像等详细描述某种与主题相关的情况,让学员就培训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讨论的学习方法。

相比现场的“情景模拟”,它们最大的不同是事先已备好“脚本”,讲师只是把它“呈现”出来,学员更多是一个“观察者”。它们的设计应注意的细节是:

①现场演示或视频中演示的事件情节应来源于前期业务问题分析挖掘出的工作场景的实例。

②现场演示或视频中的情节中应包含解决问题的答案和细节。

③如果是现场演示,一般演示由讲师来完成,讲师对现场演示的细节应该操作熟练。如果是视频展示,视频情节的拍摄应该清晰,一目了然。

④课程的结论(解决问题的方案),讲师要从学员的分享,以及演示过程中或视频的情节中通过“语言回放”的方式导出。

broken image

3、情景案例教学

情景案例教学是由培训师提供背景信息,由学员通过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提出不同解决方案的教学方法。

情景案例教学运用典型案例,将学员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分析,通过学员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学员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它与例子教学有一些根本的区别。例子教学往往先有权威性的结论,然后用例子来证明。教学的观点需要多个例子来例证。情景案例教学是对具体情况事件分析思考,然后再做出答案,情景案例教学的结论具有开放性。

情景案例教学的设计需要注意:

①案例来源于前期业务问题分析挖掘出的工作场景的实例,以现实为导向。

②案例难度,案例太难学员不容易参与。案例结果一猜便知,便失去了案例的价值。考虑情景案例教学案例的课堂教学效果,其难度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案例背景复杂性,案例的背景资料应当剪裁适度,以简单,短小为主。二是解决案例问题需要运用知识的程度,一般以应用为主,不考虑只是简单的了解。三是学员的参与程度,可以要求学习者在没有明显正确答案的情况下,作为案例实践中的某一角色,设身处地地承受一定的压力,进行模拟决策。

③完整的背景描述,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情节中有不同寻常的起因或矛盾冲突。

④案例的问题设计应以引导学员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为核心

⑤关于案例的结论,讲师应该有比较完备的针对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方案,但也要清楚这个方案并不是唯一的。无论学员讨论出来是怎样的解决方案,都是应该是课程知识点的一个启发的应用。因此讲师在学员讨论过程中或总结引导过程中应保持中立,将讨论和分享中的信息做相应总结和归纳。鼓励学员把课程知识点作为以后处理相应问题的指导

broken image

作为企业培训而言,需要解决学员愿意学、学得会、用得上问题。首先是课程的内容和方法论经过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因此培训师的经验很重要;其次是在课堂上要提供与实际应用环境相匹配的练习。

 

设计的案例分析、场景演示、角色扮演等方法能够尽可能匹配学员的使用环境和实际工作,让学员有更逼真的临场感和带入感;再次是在于练习的难度应逐渐增强,避免在一开始就打击学员的信心,同时,培训师对于成功应用的学员要给予及时鼓励和肯定,对于进度稍慢的学员要多加激励。

 

情境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企业培训最佳实践,它秉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为认知的主体,创造符合构建主义教学设计理念的理想的学习环境,从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等方面关注学员的成长。为解决学员愿意学、学得会、用得上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