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精品课程开发的案例

作者:江焕勇

· 课程开发案例
课程开发

最近两个月,做了一些大型企业(如南网、国网、中铁等)的课程开发项目,这些项目都有以下特点:

  • 开发的规模都比较大,基本上都是基于工作任务,围绕一个岗位挖掘课程选题,做岗位系统性专业技术课程的开发。最后开发完成的课程大概有70多门,课时量700多小时。

  • 知识质量比较高,普遍经过了知识萃取,形成了近3000个知识点,沉淀了10多个专业技术领域的业务知识,与业务系统结合得非常紧。

  • 简课网

    标准化程度高,都形成了课程5件套,非常便于批量培养内训师,进行标准化复制和师资培养。

    简课工作坊

    这些课程开发的成果,不仅业务方很认可,我也很满意。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不断反思和改进,优化的力度很大,其中项目运营的改进点有30多个地方,软件的迭代也有2~3个版本的演化。

    这其中的成功经验,就是今天分享的岗位精品课程批量开发的成功要素。

    1

    基于关键任务确定课程选题

    课程选题,说起来也挺有意思,我刚好有一个班有两个不同课程选题的对比。

    这个班先上了TTT培训,为了便于训练培训技巧,培训老师让每个学员自己选题,独立开发了一个PPT课件。之后,同一批学员也上了《简课工坊》的课程设计开发课程。两者刚好形成一个对比。

    TTT培训之后,每位学员都完成了一个自选课题的课程PPT的开发,大概是下面这个画风。31位学员,开发了31门课程。

    简课工坊

    看起来似乎不错,但实际上这些课件,内容设计和教学设计都有很大问题。因为要做辅导,我整理了一下,31个课件中,具备稍微成型知识结构的,也就几门课程,如下:

    简课工作坊工作成果

    大概你也看出来了,这样的课程选题主要的问题是选题多,但相互之间没什么关联,另外,内容过于碎片化,不太可能完成对某个岗位进行系统化的赋能。

    这样的结果,根本原因是课程选题不是统筹计划的,出发点也不是聚焦岗位关键任务,而是由学员个人根据一些选题原则做出来的,比如课题不能大了、要基于应用场景、要有一定的稀缺性等等。这样选题,如果是个人开发课程,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是开发一个领域的课程,必然会是个人各做各的,不仅碎片化,甚至不同课件之间内容相互交叉,甚至相互包含。

    实际上,这个班的课程选题,不是按照通常的课程选题原则来确定的,而是基于岗位的关键工作任务,进行一个完整的课程选题流程确定下来的。

    关键的步骤有:

    1、收集岗位关键工作任务。

    这个工作,如果是线下工作坊,是可以通过头脑风暴以及一些收敛的活动来完成的,不过比较耗时,搜集得不是很完整,效率不是很高,收敛的效果缺乏可验证性。

    其实,这部分工作,用在线表单工具收集即可,效率比线下要高。收集到的数据非常完整、全面。

    关键岗位

    2、聚焦收敛,转化为课程选题

    这个部分其实是比较困难的,我的做法是,先用电脑做一下电脑语义分析(网上这样的工具不少了),然后通过研究来熟悉这个岗位和语义相关的关键工作内容。

    接下来,就是和专家访谈(3~5位),相互验证,并修正关键任务的内容和关键任务清单。

    没错,我用了一点共创,但主要还是用专家法。最后形成的是10项以下的关键任务,如下:

    关键任务

    这10项,接下来通过学员参与投票的方式选择,最终参照选择的人员数量、权重等,最终确定岗位的课程选题。

    这样,既保证了课程选题的科学性,又照顾到了课程开发人员的充足率。

    2

    课程开发赋能与个性化辅导

    课程选题确定了之后,马上进入课程开发环节,这个环节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 1阶段:课程知识内容框架搭建(大纲设计)

    • 2阶段:知识萃取和内容开发

    • 3阶段:教学设计和课程包输出

    每个阶段都包含三个环节:

    • 知识培训

    • 实做开发+个性化辅导

    • 验收汇报

    简课工坊

    前两个环节,我称之为赋能。内训师课程开发,赋能是非常关键的。有两个重要环节:

    1、知识培训。传递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知识,并尽量保证学员学会。

    疫情之前,这个传递的过程,我们都是习惯于老师上课,但疫情期间,我们发现其实使用合适的培训视频 + 设计良好的测试,效果甚至比老师上课还好。

    另外,我们发现,学员要能够开发自己的课程,光是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知识其实是不够的,经常需要一些其他的知识,比如,如何做教学PPT、如何剪辑视频等。这些技能,在传统的课堂中是没有的,但通过录播+测试+练习工具的方式可以扩大学习的容量。如下面这个就是补充的录播课程,每个视频大约是7分钟,对实做阶段的技能很有帮助。

    课程开发

    2、个性化辅导

    知识培训可以解决学员“知”的问题,但学员真正到做自己的课程时,会遇到各种各种“做”的问题。

    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辅导前,老师需要了解课程的各种材料,提前整理好课程需要优化的各种问题,并回答学员做课过程中出来的各种疑问。

    这个时候,老师通过简课平台能实时看到课程的内容和进展,并且能和学员共享点评同一份课程,可以很便捷的执行。在这个项目中,简课平台几乎变得不可缺少了。

    简课工坊

    每个阶段对每一门课程都有一次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一共有三次,并且,每次辅导之后都有针对性的跟踪服务和数据汇报,这是保证课程最终能保质保量地开发出来的关键。

    3

    工具平台和课程开发运营

    1、课程开发工具平台

    上面提到的这几个项目,都是使用简课课程开发平台作为支撑的,主要的作用有这么几个:

    (1)练习实做的工具。

    无论是设计课程大纲、萃取知识内容,还是进行教学设计、材料开发,生成课程包5件套,都是使用这个工具,除了提高开发的效率之外,一致性也很好,不用在各个工具之间来回切换。

    (2)协作开发的技术依托。

    课程开发成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和其他成员分工开发、协同进度、反馈意见,也可以和评审专家、老师协同内容优化、内容评价等。真正实现多地、不同时空的合作。

    (3)确保课程开发的质量

    简课平台提供一套课程设计到开发的流程、工具、方法和模板,确保课程的结构不会缺失,内容不发生大的偏差,输出的成果保持一致性。

    可以这样说,简课这样的课程开发平台是保证课程开发赋能、练习、实做、反馈辅导能全流程完成的关键舞台。

    我们认为,课程平台是保证课程开发项目成果落地的最主要的技术基础。

    2、课程开发项目的运营

    这几个项目,我都和一些专业的运营团队合作,的确发现了课程开发的过程运营,对于保持课程开发成员的士气,最终输出质量上乘的成果,有重大意义。

    比如通过电话、小组群的跟踪和技术细节辅导,可以保证课程的完成度,让学员在艰苦的开发中有一个随时可以支持的伙伴。这种共同目标清晰、相互扶持、相互激励的经历,让大家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协作开发
    分工协作

    4

    业务线技术带头人的参与

    一般的课程开发项目,牵头方都是HR或培训部门,这个角色的作用和价值,自然是少不了的。

    但我认为,有智慧的HR,是发动业务线领导深度参与,HR充当服务和支持角色。

    业务线领导,特别是技术带头人的深度参与,这个作用非常大。

    比如,中铁项目就是这样的项目。这个项目中HR的角色发挥得很值得称道。

    我们目前在中铁完成了两期课程开发项目。

    第一个班尽管也有业务线技术带头人,但第一阶段并没有参与成果的验收和点评,课程选题部分也没有参与到最终选题的确定环节,但从第二阶段开始,HR就开始发动技术带头人深度参与了,效果明显不同,第二阶段技术带头人听取小组汇报,点评小组课程知识内容的结构、内容的得失,非常有针对性,课程开发小组都认为非常有价值,根据专家意见调整部分课程的内容结构。

    第二期班,鉴于这样的成功实践,技术线的技术带头人从课程选题开始,就深度介入课程内容的确定、点评和验收中来,整体效果和效率优于第一个班。可以看出来,对于保证课程的内容质量来说,技术带头人的内容领导角色非常关键。

    简课工坊

    总结一下:

    我们的成功实践,认为,岗位精品课程开发的关键要素有四个:

    1、要从岗位关键任务出发,使用一套系统流程,确定岗位课程开发选题

    2、在赋能的基础上要提供个性化、分阶段的课程开发辅导

    3、要有课程开发技术工具平台,并配套完整的课程开发运营服务

    4、业务领导,特别是专业技术带头人应该深度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