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科学记忆活动

作者:江焕勇

所有的学习都从接收信息开始,而接收信息的标志是记忆,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习都是从记忆开始的。记忆的下降,或者叫信息留存率的下降,直接会导致学习效能的下降。

所以,了解促进记忆的学习设计,对教学设计师有好处的。

首先了解一下记忆的原理和记忆对学习促进的原理。

记忆的三种类型

按照认知科学的研究,人的记忆分为三种:感官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

1、感官记忆,也叫工作记忆。感官记忆的保留时间很短,3-5分钟,过了这个时间,信息很快就会被遗忘。

感官记忆是我们最常见的记忆方式,比如记短信验证码、电话号码、某个聚会上一面之缘的人的姓名。记忆的效果有点类似造成的梦境,当时记得很清楚,但过一会就会忘记。

感官记忆有点类似计算机的内存,特点有两个:

  • 不大,容量大概是7+-2个组块。
  • 信息替换。新的信息进来,马上替换旧的信息。

2、短期记忆。

短期记忆存储的信息可以维持不超过36小时,信息的留存效率衰减按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断崖式下降。这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发挥作用的领域。

大多数强行记忆的信息,最终都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作用下烟消云散。你还记得小学、中学学过的那么多的知识吗?大多数都还给老师了吧。

其实人类大多数的记忆都属于短期记忆,即使使用我后面提到的记忆方法延长了记忆时间,仍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倾向于遗忘。

3、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就是能够长时间留存的记忆。长期记忆是长期留存在我们大脑的信息,有些可以容易提取,有些需要唤醒。比如你的身份证号码,比如你经常要用的专业知识、技能等,就属于前者,但看过的一些电影,某些情节在唤起的情况下,也可以回忆出来。

三种记忆的转换

就我们的学习需要而言,我们希望将一些感官记忆,转变为短期记忆,再转变为长期记忆。

举个例子,让小孩记一首唐诗,家长希望今天教了,明天小孩能背,过了一个月、一年之后小孩还能背。这就是一个三种记忆的转换过程。

成人也是一样,我们经常要社交,需要记住各种人名,当时记住了,过了一天忘得差不多了,几个月后某个场合又见面了,就是死活记不住他的名字。这就是感官记忆到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出现了问题。

那么,这个转化的过程是怎么发生的?

1、简单来说,感官记忆转化为短时记忆的条件是信息组块,也就是将信息分类、组合。

比如:

例子1:记住t、s、x、r、q、n、m、a、f、s、Y、W、e、i、u、e、o、e、u、n这20个字母,这显然很难,因为超过了短期记忆的最大容量(7+-2个)。

解决方法是将它们分组:foxes、yams、quiet、new、run这5个单词显然更容易记住。

例子2:出差在外的朋友为了提醒自己别忘了带上:手机、钥匙、钱包、身份证,要怎么记呢?

答案不是分类,而是是意义组合,常见的是首字母组合:出门在外,伸(身)手要(钥)钱。

2、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条件是记忆强化。

因为艾宾浩斯曲线的存在,记忆需要强化:

  • 间断式的强化。不是一直记忆,而是按照艾宾浩斯的遗忘点进行强化,强化的次数一般要在6次以上,所以一个有效的记忆强化学习活动,最好要有一定的次数。
  • 刺激的变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刺激形式不能一成不变,视觉、听觉、触觉、社交等都是变化。

例子:怎样教小孩记唐诗,才能记得牢?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参考答案是:

(1)将感官记忆转化为短期记忆。

四句唐诗包含的信息量多数都会超过7条,这时的方法是组合和构建意义,比如组合28个字(7言四行诗)中的词。

组合:(院上)石径斜、(白云)有人家、(停车)枫林晚、(霜叶)二月花,这么一分,有三个组合:主体、次主体、修饰,每个都是四个。

(2)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 间断重复。上午背的,下午、晚上、第二天早晨、第三天、第五天回顾重复。
  • 刺激变化。言语重复(听觉)、写(触觉)、记忆卡片(视觉、触觉)、家庭大转盘(视觉、触觉)等
  • 让孩子讲诗给自己听。这是最有效的强化手段之一。

3、长期记忆的快速提取的条件是意义建构

前面的记忆方法,大部分的记忆结果都是缺乏意义的。也就是说,对记忆者本人而言,所记忆的知识信息都是强加于大脑的,这些知识信息和人脑的其他存储区缺乏联系,对记忆者来说,缺乏使用场景,除了刻意强化外,生活和工作中也就是用不上,缺乏实践、练习等自然强化的条件。

所以,多数刻意强化的记忆最终还是会逐渐遗忘,或者雪藏于记忆深处,很难提取。

那么,长期记忆的快速提取的条件是什么?

一是建立与旧知的连接。这个最有效的方法有这么几种:

  • 类比。将新知识和记忆者相关旧知类比
  • 示例。
  • 讲包含知识的故事、案例。

二是营造练习和实践的机会。这一点最重要,真正的记忆,属于自己的记忆,需要练习,特别是基于真实场景的练习,也就是实践。

比如孩子背唐诗,一般来说,简单强化已经够了,如果要让孩子对唐诗的意境有真切的认知和感受,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游学就可以成为一种选择。就上面的那首唐诗而言,带孩子在一个深秋的季节,来一次枫林郊游,这种体验就是创建建构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