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萃取等级,如何判断萃取到位了?

作者:江焕勇

 

broken image

通过访谈专家,我们都会获得一些知识,我们怎么评价萃取的成果?又是如何知道萃取的内容是到位了呢?

一起来思考两个问题:

场景1:萃取高端机销售高手的经验,已经识别出高端机销售的四个步骤(识别顾客、功能推介体验、排除异议和逼单),并挖掘出了每个步骤的实施要点、典型话术。

请问,这种萃取是否到位?

场景2:萃取证券分析师客户路演的经验,总结了成功路演的三个要点(新鲜的一手数据、有说服力的投资逻辑、简洁清晰的路演胶片),在此基础上,挖掘了一手数据的关键特点以及7种获取方法、3种投资说服逻辑、路演胶片的编写原则和几种情形下快速准备的方法。

请问,这种萃取是否到位?


1

知识萃取的三个等级

 

把一个任务场景的知识萃取到位,由两方面决定的:

1、经验本身的成熟度。这是经验萃取能达到的天花板,这方面之前已经探讨过。想详细了解,点击:《怎么判断业务经验是否“有料”》

2、萃取的技术。也就是说,业务有料,需要有方法挖掘到并显性化。

很多时候,以上两点是相辅相成的。换句话说,需要用萃取的技术去探测经验本身的成熟度。

这个探测的过程通常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我一般把知识萃取的等级分为三级,分别是:

第一级:方法模型

最常见的是流程模型:N步法、N段论,比如门店成交5步法,关键时刻等。

其次就是N原则,比如SMART原则、奥卡姆剃刀法则等。

还有一类也是常见的,N组成要素,比如商业画布、OSCAR模型等。

这些方法模型,看起来知识感非常强,其实本质上是对现有经验的总结,并不包含创造。

第二级:方法工具

最直观的知识工具是模板、清单。比如SOP、查检表、Cheatsheet等。

实际上,比较高级的方法工具,是方法模型的再创造。

举一个例子。

知识模型:商业模式9要素

方法工具:精益画布(莫瑞亚,2013)

broken image

这个方法工具是一个画板,把商业模式的9个要素可视化和结构化了。

一些知识萃取的高手,善于把方法模型设计为工具。

第三级:原理本质

也就是能解释方法模型背后的“为什么”,一般包含两个方面:

1、本质思考。能揭示核心概念的核心本质特征。

比如什么叫学习?有人可能说学习是获取并习得信息的过程。另外有人说,学习的本质是内化知识的过程。

不同的本质思考,会带来不同的学习过程。认为学习是内化知识的过程的人,他把学习过程模型化为IPO过程,感觉非常有启发意义:

  • 知识输入(Input)
  • 知识模型化处理(Process)
  • 知识输出(Output)

这种揭示核心概念本质的萃取,实质上是对思维模式的萃取。


2、原理。能揭示成功解决问题或做成事背后的条件要素。


通常办成事,关键的条件是有限的,能洞察出这些条件的,属于对原理的萃取。


比如,全文中的证券分析师的经验萃取,就属于此类。这位分析师很年轻,才毕业两年多,但业绩比有7、8年经验的分析师还好。我们在萃取他路演的流程经验时,他感到不屑一顾,说他们路演没有固定的流程动作、也没有固定的方法工具。但在萃取原理时,我们能萃取出做好路演的三大条件要素:

  • 鲜的一手数据
  • 说服力的投资逻辑
  • 洁清晰的路演胶片


沿着这个方向挖掘,萃取就打开了局面。

2

两种萃取切入的方式


一个任务场景的经验萃取,切入的角度有两个:

1、流程型萃取

2、概念原理型萃取

所谓流程型经验萃取,是指切入角度是流程的经验,同理,概念原理型经验萃取,是指切入角度是概念或原理的经验。有两类任务场景,通常适合流程型萃取切入方式。


1、重复性强的事务。也就是相同的事务,重复做过多次,这样的工作,通常有一个相对有效的流程。


2、执行层的工作事务。这类事务标准化程度高,不仅体现在流程的标准化,也体现在行为和结果的标准化。


比如,一位行政部的专员,经常办理各种会议,这种办会的工作,萃取的切入点就适合从流程入手。


概念原理型萃取,适合场景非常繁多复杂、或者重复性不强的工作任务。这样的工作通常是知识型工作,常见的有研发型岗位工作。


比如,前端编程就是这样,用户需求多种多样,场景变化大,一开始想搭建一个流程出来并不是很容易,这时,就需要从概念原理切入。


以高端机销售经验萃取为例,这个需求发生在国产手机向高端进发的过程中,普通的销售人员其实是缺乏销售高端机的经验的,更谈不上可重复的经验。

这个时候,想找到一个高端机的销售流程和流程中的方法技巧比较困难。这时候从概念和原理入手比较好。比如回答以下问题:


1、高端机销售的本质是什么?

2、要把高端机成功销售出去,关键的成功要素有哪些?

3、有哪些方法可以达成这个成功要素?

4、销售高端机的最佳流程组合是什么?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的挑战点有哪些?如何提高每一个挑战点的成功率?

这些问题都需要基于实践验证的答案。比如第一个问题,最好的答案是:销售高端机的本质是销售一种数字时代的生活方式。


其实,最后呈现给门店导购的只是:高端机销售的流程、流程中的方法技巧、话术、演示工具等。

但这些成果的背后,问题1~4这样的推导过程不能缺席。

 

3

知识萃取深度的判断标准


经验的知识萃取,总是从一层层地细化深入,问题是:萃取到哪一步,我们才能判断萃取到位了呢?

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回答。

1、60分线

萃取了方法模型及模型构成要素的知识细节。或者,萃取了本质原理及沟通要素的知识细节。


2、70~80分线

萃取了方法模型+方法工具,或者萃取了本质原理+方法工具。也就是说,在方法模型和本质原理的基础上,挖掘了现有工具,设计了方法的工具。

3、90分线


不管是从哪一种知识切入,萃取的最终结果都包含了WWH结构。

what。是什么、有什么,也就是概念

why。成功的原则、条件要素或公式,这是原理

how。如何做。这是流程。


流程型经验萃取,是从how切入,可以萃取流程模型和相关的工具,但缺乏概念和原理。


概念原理型经验萃取,是从why、what入手,可以萃取实践经验的共性洞察,但缺乏重复作业的流程。

如果两者都能补上以上的环节,那么,萃取的结果就是90分线以上的水准。

在实际的萃取中,要达到80、90分线,其实是很困难的。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业务的成熟度并不高,并没有探索出丰满度很高的知识,另一方面,业务并不需要丰满度很高的知识。

回答本文的开头的两个问题:

场景1:

萃取高端机销售高手的经验,已经识别出高端机销售的四个步骤(识别顾客、功能推介体验、排除异议和逼单),并挖掘出了每个步骤的实施要点、典型话术。

形式上达到了70分线。但问题是,我们并不能确认流程的有效性。实际上,最终的萃取结果中,验证逼单是一个无效动作流程,另外,还需要场景体验环节等流程。

场景2:

萃取证券分析师客户路演的经验,总结了成功路演的三个要点(新鲜的一手数据、有说服力的投资逻辑、简洁清晰的路演胶片),在此基础上,挖掘了一手数据的关键特点以及7种获取方法、3种投资说服逻辑、路演胶片的编写原则和几种情形下快速准备的方法。

这是比较成功的萃取,包含了WWH结构的内容,既有原理,也有如何做的know-how知识。

最后,总结一下:

1、经验萃取的成果有三种,分别是方法模型、方法工具和本质原理;

2、经验萃取的切入点有两种:流程切入和概念原理切入,不同的切入方式适用的场景是不同的;

3、知识萃取的深度判断,粗略划分为三档:60、70~80、90,各自有不同的成果要求。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