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的关键技能:识别知识点

作者:江焕勇

broken image

我辅导过很多老师开发课程。无论是专职讲师,还是兼职内训师,这个过程中都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帮助这些老师识别出清晰的知识点。

课程没有清晰的知识点,是导致课程质量问题的大部分原因。

首先,知识点不清晰,会导致课程冗长,充满无效的内容,据我观察,有些课程因为识别不出真正要讲的知识点,会填充垃圾内容,比例甚至会超过60%以上。很多情况下,3小时的课程,经过知识点整理,有效上课时间可以压缩到1个半小时左右;

其次,因为缺乏识别,导致真正要掌握的知识点没有充分学习,理解练习不足或者理解练习设计错误;

最后,缺乏识别的知识点,还会导致学习内容的萃取不足,真正的知识点反而没有得到充分萃取,学习内容被例证等其他内容取代了。

课程的学习内容,在于知识点精确而不在于内容数量,比如课程《萃取式课程设计开发》线下交付时间是2天,知识点总数才14个,整体学习效果很好。


1

识别知识的颗粒度

知识点,是学习内容的最小容器。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知识点不是知识内容,不是知识材料,而是装知识的容器,二是,知识点里面装的是知识内容,里面没有其他知识容器。

所以,课程的单元、小节不是知识点,因为它不是最小颗粒度的知识内容容器。


案例、PPT页面、视频、测试题等内容,也不是知识点,因为它们是内容而不是容器。
如下图:

 

broken image

澄清知识点的概念,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太多人没有这个概念。

比如,有人在学习地图开发中,梳理出【学习项目设计】、【经济学原理】为知识点。现在我们知道了,这种颗粒度达到一个学科或一个通用任务的东西,不是知识点。

还比如,经常有人在课程大纲中,添加【XXX的重要意义】、【XXX案例】,作为学习的基本单位,这也是不对的,因为,这些内容其实是某个知识点的学习材料。

2

2识别知识的内容类型

识别知识点的主要方法,是分辨知识点的内容类型。

按知识点所包含的知识内容的不同,可以将知识点分为四类,分别是:

  1. 过程。这类知识点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流程步骤及步骤行为要点。比如,打荷包蛋。
  2. 原理。这类知识点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条件要素,或原则,或策略,或公式。比如,非暴力沟通的四大原则。
  3. 概念。这类知识点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需要解释“什么是XXX?”的名字术语或类别。比如,进店顾客类别、知识点等。
  4. 信息工具。这类知识点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一组事实或完成任务的工具,工具一般分为清单、模板、表单等。比如地下钱庄特征速查表。

这里的关键是:要通过大概了解知识点的知识内容才能辨认知识点类型。

比如,人工电话咨询沟通技巧,这个知识点到底是什么类型,其实并不像上面的例子一样,能直观判断出来。

这个知识点主要讲什么呢?

可能性1:主要讲善于倾听关键点、同理心回应等内容

可能性2:主要讲沟通的5个环节,比如倾听主诉、安抚情绪等内容

如果内容是前者,那么,这个知识点是一个原则类的原理型知识,如果内容是后者,那么,这个知识点是一个过程型知识。


大多数课程开发情形中,这种知识内容的表达并不精确,需要分析内容,才能判断。

不同类型的知识点,知识内容的萃取是很不一样的。


再举一个例子。

12366热线受理范围

  • 包括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纳税程序以及社会保险费和税务机关管辖的非税收入征管有关问题,引导投诉举报。
  • 不提供税收策划、各类社会性涉税考试辅导,也不进行涉税学术研究、探讨。

【12366热线受理范围】显然是一个知识点。它的类型是什么呢?

分析内容,就会发现这个受理范围其实是一个类别。至于这个类别应该怎么分类,则是这个知识点接下来要萃取的范围。


换句话讲,当我们不知道一个知识点的类型时,通常也意味着我们其实不了解这个知识的内容。这时,我们最应该问的是:这里你打算讲点什么?

 

3

3知识点识别和辨认的一般过程

 

在识别知识点、辨认知识点的过程中,前置活动,通常都有一个课程内容大纲的产生过程。

在萃取式课程开发中,课程内容大纲通常是通过任务场景的流程分解和知识要点萃取产生的。

在基于现有知识的课程开发中,课程内容大纲通常是按照WWH结构来设计的。

这时,首先需要确认大纲的层次,大体上分辨出内容大纲的层级,其次要分辨出知识点的内容和知识点。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过程:

 

broken image

这是一个内容大纲中的一个单元,单元有三级结构,一二级的内容是一个任务场景的流程和步骤。

所以,知识点的梳理应该从第三级着手,识别出具体的知识点。

第一个小节中的内容,【失信黑名单的常用文件】是识别失信黑名单的政策文件,【黑名单的条件】是识别失信黑名单的规则条件。后者的内容来源于前者,前者并不是学习内容。这一部分,真正的知识点是:(原理)识别失信黑名单的规则条件。

第二个小节中的内容,是三个动作行为,是识别并确认失信黑名单的过程,这是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过程)识别违法黑名单人员。

最终的知识点识别如下:

broken image

4

演绎式知识萃取

知识是有自己的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一套演绎的规则,一般来说:

  • 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或动作,可以包含过程、原理、概念
  • 过程、原理、概念是可以设计一些信息工具,提供绩效支持

比如,安装宜家家居这个任务,所包含的必要知识点,应该是一个过程(安装的流程步骤及要点)和一个信息工具(步骤图示)。

还是以上面例子【准确识别违法黑名单】来进行说明。

第一个小节,【梳理政策文件】中,按照知识演绎的规则,可以合理推断出一个概念:(什么是)违法黑名单、各类违法(主要特征要点)。还可以设计一个信息工具:各类违法的特征速查表(失信黑名单的规则条件明细速查表)。

事实上,在辅导学员的沟通中,的确有以上知识点的遗漏,需要补充。


经过知识点的演绎设计之后,还可以对知识点内容进行演绎萃取。事实上,在确定内容大纲时,即便确定了知识点,知识点的内容仍然是缺乏的,表达不足的,因此,还需要对知识点进行充分的内容萃取。

这里,就需要用到演绎式知识萃取的方法。


关于这一部分,可以参阅本公号的以下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