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是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家小孩写了一篇叫《记忆的秘诀》作文,讲如何背古诗词。 既然是秘诀,就要有“秘密性”:大致写的是先要多读几遍,然后在睡觉前读完就躺下睡,早晨醒来再一背就发现已经记住了。 这种说法的的科学性当然不足,但我仍然很高兴的是因为他在探索适合自己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合理策略,并在实践中验证。
因为小的时候(幼儿园之前及幼儿园的阶段),作为家长基本上没有让他去背过什么古诗、三字经什么的。所以到小学后,当遇到几个特别“凶猛”的语文老师时就抓瞎了:每学期开始就发这一学期需要背的东西,每周一篇,既有很短的七言古诗,也有像《蜀道难》、《琵琶行》这样的长文。 面临这样的任务,有的孩子之前已经背过了,这些孩子就很早找老师去背。我们小孩大部分没有背过,所以就亚历山大。期间各种纠结痛苦相信做家长的人们都有体会。 经过一两年的实践,他能总结出关于背古诗词的方法来,不论是不是科学合理有普遍性,但对于他有效,这就值得高兴。
元认知的概念是指对于认知(可以简单理解为学习)策略的监控、评估与调整。 通俗点说,对于你需要完成的某一项学习任务(譬如背50个单词、背一首诗、搞清楚牛顿第二定律都可以算作学习任务、做数学题目)该用那些合理的方法,因为背单词和背古诗与学习物理定律的方式方法是不一样的,你不能拿着学物理的方式来学历史。
简单理解,元认知包括:
- 掌握大量关于认知的知识:即完成不同学习任务的流程、方法、注意事情、常犯错误,这里面涉及到陈述性知识(是什么)、流程性知识(如何做)、情景性知识(在什么情境下用、为什么要用)。
- 对于认知过程的管理:包括计划、监测、评估、改进。当你有一个学习任务时,你拿到这个任务就应该判断如何去掌握(计划),用什么方法、投入哪些、多少资源(时间、努力程度、外部环境、求助渠道);然后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监测,如果这种方法有问题是不是要换别的策略;完成后评估是不是最合理、要不要改进等。
元认知经常被通俗的说成“Thinking about thinking”,就是你自己要思考个人学习的方式方法是否合理并能够及时调整。
元认知大致包括这5个活动:
- 1-知道人类关于学习的正确方式。如果你根本不了解合理的方式是什么,就无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测,监测的本质是个人方式与合理方式的对比。
- 2-理解你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每个人都会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 3-监控你每次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如果有效就持续,如果效果差及时改进。也被称为自我调节、自我监控或自我评估。
- 4-有意识的管理自己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你的行为受态度和动机影响,如果动机和态度错了,学习效果一定很差。譬如一个孩子说自己做错的那道数学题的原因:别的小朋友已经做完了都交卷了,我就无法静下心来去推导,然后就简单弄了一下。
- 5-适时调整学习策略。发现学习方式方法、动机和态度有问题时,学习者能够自动调节自己。如果上面的做数学题的孩子发现自己已经太急躁了,她应该告诉自己不要着急,按部就班的推倒,否则一定会错。
元认知里面包括了学习者、学习任务和学习策略。个人学习时你就是学习者,学习任务随时变化,学习策略也要随需而变。
大部分人学习效果差的原因是不知道正确的、适合自己不同学习任务的策略是什么,通常我们的教育也很少教(或者教的是适合所有人的方法)。
元认知类似于你有一个“一对一”的师傅盯着你:
他既知道最科学高效又适合你的学习方法,当要学习任何内容时,他自动告诉你该用那种方法,遇到问题时告诉你要及时改进。
但世界上有这样的师傅吗?
估计真没有,因为没有人比你自己更知道自己,所以你要“分裂”出一个自己来指导自己,这就是元认知。
你会发现,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凡是学习能力强的人,都有很强大的元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