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背景下的微课应该如何建设

作者:求红兵

与传统的课堂学习或者计算机的e-learning相比,移动学习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

它还具备无线性、灵活性、便携性、个体性、高效性、广泛性、交互性、共享性等特点,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

移动学习要求课程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具备灵活性,可以满足学习者片段化、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即学习者可利用生活中零散的时间随时随地开展学习。

微课的特点与结构恰恰符合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要求,因此“微课”的设计在移动学习的背景下非常值得关注。

1、微课包括哪些构成要素?

“微课”可以用 “非常6+1” 来概括资源的构成:

“1” 是指微课的核心资源即微型教学视频片段或其他重要的学习资源;

“6” 是指与所教学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相配套的辅助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微教案)
  • 课件素材(微课件)
  • 练习测试(微练习)
  • 教学反思(微反思)
  • 用户评论(微点评)
  • 学习反馈(微反馈)

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特殊的呈现方式共同创建了一个开放化、主题式的单元知识“小环境”,这些内容不是固化不变的,而是随着应用实践和教学活动更新和充实完善的。

2、微课应该如何设计?

与传统的教学系统设计相比,微课的设计在保留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前期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评价几个基本步骤外,还增加了 “师生互动”、“微课开发”、“微课的发布与应用” 等环节。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微课” 支持完整的教学结构和流程,教学互动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每个微课中应基本包含与内容紧密相关的若干个学习互动,这些互动即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支持,也可以促进学习者与微课的交互,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

“微课” 的微评价设计应该在吸收传统评价策略的基础上,尽量提供反映学习者差异性的评价。

结合网络学习评价的特征,在微课评价体系构建中首先要考虑注重过程性评价,其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技术优势,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以便及时调整教与学的策略。

3、结论

“微课”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学校整体教学上的空缺。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开放资源的日益盛行和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下,“微课” 成为新时期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不二选择。

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究的能力。同时,通过网络的交流与互动,也有助于教师自我专业水平的提升。

因此,高校教师应该也必须对“微课”的内涵、特点、设计流程等有更深入的理解,才能将其更好的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