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知识萃取选题和内容结构设计

作者:江焕勇

· 知识萃取专题,经典知识素材,教学设计专题

本文讨论演绎式知识萃取的第一步和第二步:

  1. 知识萃取的选题
  2. 设计选题的一级内容结构

实操层面,知识萃取的第一步,是确定知识萃取的主题。也就是确定一次知识萃取活动的范围和边界。

如果和盖大楼来类比,这项工作相当于大楼的奠基。非常关键。

因为后续的知识图谱绘制、知识萃取和教学设计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课程当然需要迭代和优化,但如果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主线结构,那就是伤筋动骨,甚至可能推倒重来。

知识萃取

1

知识萃取主题的类型

知识萃取主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知识主题,另一类叫任务场景。不同的萃取主题,其知识主题结构是不一样的,如果是课程,那就是课程的一级结构都不一样。

后者是一个场景性任务的处理,前者不包含工作任务处理,只是包含点状的知识。

一些例子。

知识主题:

1、非大宗材料的采购策略。---以策略知识为主的选题

2、高危劳动关系类别及典型有效处理方法。-----以情境分类以及情境处理方法为主的选题

任务场景:

1、互联网渠道精准获客。

2、体验课营销

通常来说,用于培训的知识选题,都是面向应用的,这一点和教育是不太一样的。选择知识主题还是任务场景,出发点都是应用环境中的工作任务或者问题解决情境。

一些情境,有着明确的流程,使用任务情境比较适合。一些情境,流程非常简单,核心是某个业务环节的一些技巧和方法,这时,使用知识主题更为恰当。

简课

例子1:

比如,有人提出了一个选题:高危劳动关系处理。这个到底使用哪一种选题类型?

如果这个选题的owner的实践是可以将高危关系处理作为一个整体的流程,以流程步骤为主线,提炼各种技巧方法,那么这个选题可以归类为任务情境。

达到上面这种程度,业务应该非常成熟。如果选题的owner的实践大概可以总结出常见的处理方法及针对的情形,那么,这个选题可以归类到知识主题(如上),只要能对高危劳动关系进行分类,并能对分类提出典型的处理动作,也是很棒的知识萃取。

案例开发

例子2:

再比如,有人提了一个选题:体验课营销的5个套路。

这个应该如何归类呢?

还是应该分析内容,业务成熟度中等,还没有达到可复制的程度时,这5个套路很可能是一些经验原则或分类策略。

如下图这样,这个就是任务情境无疑了。

2

工作任务和应用场景

无论是知识主题,还是任务场景,都是从工作任务开始入手分析的。

所以,搞清楚工作任务和应用场景就很关键。

工作任务是由工作职责延伸出来的,就要要做某事,一般结构如下:动作 + 动作对象。

例子:维修空调、管理时间、辅导员工、培养下属等。

在表述任务对应的知识点时,也经常表述为一个名词的结构,比如空调维修、时间管理、员工辅导、下属培养等。

工作任务一般比较抽象,这样很难做知识萃取,知识萃取着手的颗粒度,一般是应用场景。

将工作任务进行分类,就是应用场景。分类的依据,大体上有这三种:

  1. 可能是工作任务的对象不同
  2. 也可能是任务动作本身的细分和聚焦
  3. 也可能是动作发生的时机
课程开发

1个案例:《时间管理》的场景

一般的《时间管理》课程,核心知识是时间管理二维矩阵(如下图),这个矩阵是什么呢?实际上,这是一个工作任务的优先度处理策略,也就是看看手头上的工作,哪些是要先做的,哪些是可以后做的,哪些是可以不做的。

这是时间管理吗?似乎叫时间分配更合适。

教学设计

如果去豆瓣搜索一下时间管理相关的标签,你会发现时间管理的理解至少有以下三个:

  • 有条理地处理工作或日常事务
  • 如何在一个时间段内干完更多的活?
  • 如何提高个人在一个时间段的产出效能?

这三个定义,对应的知识框架很不相同(注:这样的知识框架,在知识萃取中,是由业务专家完成的,这里是开天眼,上帝视角),我找到的知识框架是这样的:

  • 有条理地处理工作或日常事务(GTD时间管理技能
  • 如何在一个时间段内干完活?(番茄工作法
  • 如何提高个人在一个时间段的产出效能?(要事第一法则+时间管理矩阵

这些知识框架相互之间其实不通用的,但它们似乎都和时间管理有关系。所以,这个任务的课程开发,有一个问题凸显出来:到底什么是“时间管理”?

列举和定义一个工作任务的细节,就是定义任务的应用场景。

任务的应用场景,需要列举和定义动作(A)、动作对象(O)、发生的时机(T)、发生的地点(P),这四个组成场景的要素有一个变化,就是一个新的场景。

实际上,按上面所述,澄清之后,时间管理的应用场景包含三个,是对管理这个动作进行细分和聚焦之后分类出来的:

(1)处理日常事务

(2)定时完成工作

(3)提高时间的产出效能

3

知识萃取主题的内容结构设计

确定好知识萃取选题之后,第二步是设计选题的内容结构。

好的知识萃取主题,内容主线有两个特征:

1、有且仅有一个内容主线 2、组成主线的各部分有明确的逻辑

一般来说,这样的结构遵循WWH的结构,也就是What + Why + How。

  • What:核心概念或情境分类

  • Why:处理情境的策略或核心要素原则

  • How:处理动作或场景流程

案例开发

实际萃取时,这样的结构很可能会有缺省,比如:

  • HHH

  • W(hat)HH

  • W(hy)HH

知识萃取的owner提出的知识萃取主题,一般都比较大和抽象,也就是任务层面的,这时,就需要做场景分析。

如果最终选择一个场景,内容结构单一,这个没什么问题。

如果有多个场景,要看多个场景的知识内容,是一个知识主题,还是一个任务场景?

之后看这些主题在知识内容上有什么关联,如果没有多大关联,那么,最好是分成不同的主题进行萃取,如果有关联,这个关联应该发生在概念和原理层面,换句话讲:

如果要将多个场景放到一个知识萃取主题中,其条件是:

①  知识萃取主题核心是分类情境策略。萃取的结构是:

     分类情境处理策略(含处理动作n) + 处理动作1 + 处理动作n...

② 知识萃取主题的核心是原则,各场景的流程都遵循这些原则,萃取结构是:


     核心原则 + 应用场景1过程 + 应用场景n过程...

案例1:《时间管理》选题的知识萃取结构处理

《时间管理》有三个场景

  • 有条理地处理工作或日常事务(GTD时间管理流程
  • 定时完成工作(番茄工作法
  • 提高时间的产出效能(要事第一法则+时间管理矩阵

这三个场景,知识框架完全不同,1~2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流程,3是一个原则和一个分类策略。

萃取结构处理:分成三个知识萃取主题,不要放在一起

案例2:《非暴力沟通》选题的知识萃取结构处理

《非暴力沟通》有很多场景,有亲和力的倾听、表达自己的不满、拒绝不合理的要求等

这些场景都使用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核心原则,并在场景中将这些原则变成了一个沟通的流程。

萃取结构处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原则 +有亲和力的倾听 + 表达自己的不满 + 拒绝不合理的要求

案例3:《接待进店顾客》选题的知识萃取结构处理

《接待进店顾客》也有很多场景,主要体现在接待的动作的差异上:介绍新品、推荐商品、提供增值服务等

这些动作看起来差异很大,实际上,这些动作是和顾客类别有关,也就是不同类别的顾客,提供不同的接待动作。如果分开,整体性不强

萃取结构处理:顾客分类处理策略 +介绍新品 + 推荐热卖品 + 提供增值服务 + 演示与试用等

总结一下:

1、知识萃取的第一步,是确定知识萃取的选题

2、知识萃取选题,需要从任务和场景分析入手,并梳理其内容,大体分为知识主题或任务场景。

3、知识萃取的第二步,是确定知识萃取选题的内容结构。

预告:知识萃取 - 绘制知识图谱

广而告之:《简课工坊》导师授权认证培训计划9月开班,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二维码报名。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