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路学习内容开发模式

作者:江焕勇

 

broken image

前几天,接到一个需求,客户要萃取一个岗位的系列化案例。

以往这样的案例萃取,都是由业务专家自己报选题,只要选题之间不冲突,基本上就确定下来了。但现在不一样了,客户觉得之前这样的案例选题比较零散、碎片化。就做了一些改进:

1、在案例萃取环节之前,加上了岗位任务模型的搭建,系统梳理高价值的岗位任务场景

2、在岗位任务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岗位的知识图谱,建立岗位知识技能的评价基础。

 

1

1全链路学习内容开发成为主流了

 

 

上面的场景例子,有两个特点:

1、内容开发它不止一个节点,它有好几个节点,既包括案例的萃取,也包括岗位任务模型搭建,还包括岗位知识图谱的设计。

2、这些节点之间相互是有紧密关联的,比如说案例的选题,它就来源于岗位任务模型中的任务场景,还比如说案例中的知识内容,需要与岗位的知识图谱交叉验证。

这就跟以前传统的学习内容开发有了巨大差异了。

传统学习内容开发通常是单个节点的,比如单一的知识萃取、单一的课程开发、单一的微课开发、单一的学习地图开发等。

还有另一种情形。学习内容开发项目也是有多个节点的,但是多个节点之间关系并不密切,内容之间并没有相互打通。

比如,有的公司组织了一个很大的学习内容开发项目,包含了岗位学习地图开发,课程开发等,出于多种考虑,这些节点由不同的培训供应商负责开发,他们的方法论存在不少差异,最终的成果成了散装的内容拼盘,开发费时费力,内容互不承接,出现很多的问题。


这种区别于传统学习内容开发,带有集成式特点的学习内容开发,现在已经成为了主流


在学习内容开发的朋友圈,我做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对学习内容开发项目的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统计,如下表:

broken image

在我接触的范围中,真正单点的内容开发项目,已经降低到了20%左右。

这种涉及到内容开发多个节点,并且节点相互之间有内容上的充分联通的开发项目,我统称为全链路的学习内容开发。

2

2什么是全链路学习内容开发模式?

全链路的学习内容开发项目,需要用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来进行开发。

全链路的学习内容开发模式,主要有三个特点:


1、围绕核心的需求和核心的产出来进行多节点内容的开发。
通常来说,多点的学习内容主要包含6个方面。分别是学习地图开发、经验萃取或者知识萃取、线下的标课或带教手册资源开发、在线课程开发、微课开发以及学习项目设计开发。

broken image

比如,前文案例当中的案例萃取,就是围绕最终的案例产出,设计了三个节点的学习内容开发,分别是任务模型的搭建、知识图谱的设计以及案例萃取。

2、不同的内容节点,内容数据相互连通设计。


这里主要指的是不同内容节点的数据,它可以相互关联、相互流动和利用,内容的数据在整个链条当中是共享的。

这些要求不同节点的内容需要体系化。

学习地图开发、知识萃取、课程开发以及训练项目开发,这些内容开发的典型内容当中,都包含了一些关键的共享功能模块。

broken image

比较典型的,这些模块当中都包含有任务场景的内容和知识图谱内容。鉴于这些内容在内容开发的上下游当中都会用到,所以整体体系的设计就非常有必要。

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些联通和共享模块的设计。不仅会导致重复的工作量,而且会导致上下游开发的内容不衔接。


3、统一基础的内容开发方法论。


在全链路的学习内容开发当中统一的基础的开发方法呢,实际上就是不同内容开发节点的接口、就是标准。

在一个全链路的学习内容开发项目当中,最需要统一的方法论有两方面。


一是搭建内容框架的方法论。
当前在这个领域当中主要有4种不同的搭建框架,一是知识学科模型,二是能力模型,第三是角色任务模型,第4个是业务流的任务模型。

broken image

我们建议的是使用3或者4,也就是任务模型。具体到某个岗位的知识模型搭建,我们强烈建议用岗位角色的任务模型。

任务模型不仅简单实用,而且它可以贯穿全链路的学习内容开发的整个流程,这是非常难得的。

二是知识分析的方法论。


当前知识分析这个领域主要有两种分析的方法。一是KSA的分析方法,第二是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

前者用的是一种比较粗颗粒的分析方法。

broken image

或者用的是小颗粒的、基于内容分类的知识分析方法。尽管在如何确定内容的分类方面还存在一点分歧,但在这方面已经能够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

 

3

全链路学习内容开发的优势

 

全链路的学习内容开发模式,有很多的优势。总结下来一共有4点:


1、内容开发的质量更高。


以全文的案例为例子。增加了岗位任务模型开发之后,整个案例萃取就形成了一个体系,不再是碎片化清单。增加了知识图谱之后,可以让整个案例的知识内容框架更加的完整,让案例的编写和场景的知识萃取,形成相互交叉验证的效果。


同样的道理,多节点的开发比单节点的开发质量更高。


内容开发链路的后端节点,如果增加了前端的节点,就会大幅提高内容质量。比如,课程开发增加了学习地图的内容之后,它就会让整个课程开发,形成一个课程体系。如果在课程开发之前,如果增加知识萃取的话,它可以提高课程的内容质量。

内容开发链路的前端节点,如果增加了后端的节点,就会大幅度提高内容产出。比如,在学习地图开发节点,如果增加了训战项目设计输出,就可以大幅度提高任务场景分析的深度和质量。

2、内容开发流程联通,可以减少开发环节减量,减量减时间。

由于内容开发的多个节点之间有很多内容可以重复利用的,所以流程联通之后,就可以减少这些重复的环节,从而提高内容开发的速度和效率。

比如下图是一家企业的学习资源开发流程,单点拼装的流程是这样的。

broken image

经过多节点联通设计之后,流程是这样的:

broken image

开发量一下子减少了近50%。


3、可以实现内容以及内容开发的数字化


从学习内容全链路开发的角度来看,其实很多的学习内容,它只是形式上的差异,并不是真正内容上差异。

比如一门标准课程,它这里面有很多的PPT课件,有讲师手册,学员手册这样的内容。而一门电子课程或者微课,在形式上它可能是html这种格式或者是视频或者是语音等等。


这些形式有多样化的课程,其实在数据层面它其实都是同一份数据。


换句话讲,所谓的标准课程的开发与电子课程开发、视频课程开发、语音课程开发,其实只需要做一次开发就可以了。也就是开发一次课程,然后生成各种各样不同的课程形式。


这就是内容的数字化以及内容开发的数字化带来的可能性。

broken image

4、基础方法论统一,可以大幅度提高基础内容的稳定性


任务场景分析技术,知识图谱分析技术,这都是全链路学习内容开发当中的基础的方法论。这些方法,一旦统一,那么,就相当于为整个内容开发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底座。

在底座之上,就是各种各样的内容开发应用,比如学习地图、课程开发,知识萃取等等。这些开发出来的内容就可以保持长期的稳定性。


最后小结一下:
1、全链路学习内容开发,就是多个内容节点整合开发的模式
2、这个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多节点内容联通,方法论统一
3、以后不是全链路学习内容开发的项目可能不多了,因为这种模式开发质量高、省时省力还高效,更重要的是,学习内容数字化的过程一定是全链路的学习内容开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