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看上了知识付费?又慢了两拍

作者:江焕勇

百度的产品向来有跟风的习惯。比如外卖快打完了,它进来了,风声不对,马上不计成本地退出。

这个习惯现在开始轮到百度的在线教育业务了。百度的传课网1月2日发布百度小课,1月5日宣布停止传课的大部分业务,关闭传课的传统视频业务的功能,可以说基本放弃了职业教育的在线业务。

百度传课停更、停售,课程和用户转移

百度教育旗下的在线教育平台- 传课网,是百度通过收购传课网而建立的在线职业教育模块,在此之前每天的平台的学习人数顶峰期有40万人,但很长时间在行业内都没有什么动静,甚至传出经营不理想的消息。

2018年1月8日开始,平台服务内容和功能陆续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公告的要点:

  • 传课客户端kk在内的功能和内容停止更新

  • 平台上的视频课程停止出售

  • 建议入驻平台的商家学校向其他平台转移课程和用户

broken image
百度传课升级改造什么?

功能和内容停更、课程停售、建议机构转移课程和用户,这在外界看来就是关闭散伙的节奏,传课网的这个动作不可谓不大,但在行业内并激起什么波澜,从这一点上大约可以看出传课网目前的境况。

百度传课的公告提到:为了应对知识付费的浪潮,打造新的产品形式。那么,百度传课升级改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这一点大约可以从新版的百度传课app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1月2号,百度依托百度传课发布了百度小课。这款产品是音频知识付费产品,主要是个人提升、亲子教育、理财和职场发展等四个方面。首次发布的内容非常少,也就10多款小课,也缺乏知识IP的加入。

原来的传课网视频课程以视频专栏的形式出现。

broken image

看到百度的胶囊小课版的传课,大概知道传课网接下来应该是改变单一视频课程形式,主打知识付费。

百度传课转向知识付费产品 - 胶囊小课

知识付费是2017年的热点,也是这个行业的发展元年。典型的代表是蜻蜓FM和喜马拉雅FM、得到,发展模式基本得到了市场确认,在资本市场也很受欢迎。

百度 -胶囊小课的模式有何差异化,和这个行业的头部产品相比有何优势?

从目前发布的小课来看,模式基本等同于喜马拉雅或者蜻蜓的模式,还是利用百度的流量优势,商家入驻,基本不介入内容生产的模式。

从初期上线的老师来看,属于知识IP的很少,有些老师还不是特别匹配这种针对C端的师资,比如讲职场技能的田俊国老师,明显属于企业培训这个小众领域的B端师资。看起来,百度教育至少是百度传课非常看好知识付费的未来,并且相信这种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是流量。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迷信流量,轻视内容运营的百度教育

通观百度的产品,尽管也有不少的良心产品,但主流都是是流量型产品,比如百度的搜索、新闻、贴吧、知道、文库等,产品的核心就是就是到处抓流量入口和分发流量。

这种产品,会非常地轻视产品本身价值的内容运营,单纯追求营销。大概在百度看来,所谓的运营就是营销,而营销就是将流量变现。这一点,似乎从李叫兽身上看出来,这位研究科学营销的兄弟,破格提拔为百度副总裁,我想应该是想学习Google,设计商业模式的闭环系统。

但是,教育和知识付费的玩法不是这样的,这个领域,用户买单的逻辑基本是基于好的知识内容和好的学习形式。所以,【得到】强调头部专家,强调知识的加工流程。蜻蜓FM抓各种知识IP,不惜出大价钱让高晓松、咪蒙入驻平台。

百度懂不懂这个道理,我想至少教育这块应该有人懂的,有人专门研究的,但架不住整个公司的流量文化。现在看到知识付费火了,也要进入知识付费,现在策略基本就是:完全放弃了传课网的视频课程业务。

其实,百度的内容还是比较强大的,如果从知识付费切入,加强原创内容的搭建,拓展知识变现的方式,也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它进入得太迟了。

从目前的知识付费市场、百度的产品策略和运营方式来看,百度传课(小课)最多成为类似喜马拉雅的二流产品,行业三流梯队。一旦在线教育的产品形式转变,百度小课难逃现在传课的结局 -又是一场关闭潮。

在此之前,知识付费领域2018年少补了有一场仗要打。

broken image